“广州科普之夏”打造科普文旅盛宴
青少年暑期学科学知识有了好去处
广州青年报讯(记者 郑巧蓉 见习记者 陈天旭 通讯员 蔡曼婷)7月5日至8月31日,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举办“广州科普之夏”主题活动,通过一系列特色项目和精彩内容,为市民游客带来一场别开生面、内容丰富的科普文化盛宴。
构建丰富“广州特色科普生态圈”
暑假期间,超150家科普基地、科普资源单位将联合推出上千场涵盖科普展览、研学实践、互动体验等形式多样的特色活动,预计吸引超百万市民游客参与,让大家在游玩中学习科学知识,享受科普乐趣。
据悉,“广州科普之夏”精心打造8大系列科普场景,构建“百馆联动、千场活动、百万人参与”的暑期科普文化开放格局。以“科普+文旅”品牌效应展示广州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的城市魅力,提升广州市民游客暑期文化生活的“科技含量”,为文旅经济注入可持续增长的“科普新动能”。
广州市科协副主席倪玉根介绍,为推动构建“广州特色科普生态圈”,市科协通过四招“创新组合拳”统筹科普资源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。一是擦亮品牌。打造“日月冬夏”常态化科普品牌活动,全年组织科普开放日,9月份开展全国科普月,春节寒假期间推出“科普花市”,暑假开展“科普之夏”,让科普服务成为市民“日常标配”。二是协同联动。以联席会议为枢纽,协同相关部门整合科普资源、开展科普活动,广泛发动科研院所、科技企业挖掘科普潜力、支持科普事业。三是公益托底+市场增效。全年提供超30万个免费名额,确保基础服务公平可及;同时,鼓励市场化运营,带动科普产业发展。四是数字赋能。建立“科普广州”科普资源库云平台,整合科普品牌活动预约、直播、资源库,实现“线下体验、线上延续”的全时服务。
协同联动让暑期科普更精彩
为保障活动顺利开展,市科协建立“市科协牵头、多部门协同、全社会参与”的联动机制。比如,联合团市委聚焦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,组织“一起趣研学”等主题活动;协同市河长办推出“水文化+”科普研学路线,打造“珠江生态文化”展示窗口;联合广州实验室开展“南山杯”呼创赛,凝聚全社会科普合力。
团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,今年暑假期间,团市委将以“活力广州 精彩一夏”为主题,聚焦“科普”“非遗”“志愿”“运动”四大主线策划开展系列暑期青少年校外实践活动。“科普”系列活动将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:一是响应全国少工委“红领巾爱科学”计划,以成立“广州湾区少年科学院”为契机,向穗港澳三地青少年开放科普资源,开展科普小课堂、“红领巾小讲解员”、科学小课题等活动,强化青少年科学精神培育;二是围绕广州“12218”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,打造智能网联汽车、生物医药、AI智能等“科普研学实践路线”,组织青少年开展“一起趣研学”主题活动;三是借助筹办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契机,在南沙举办粤港澳大湾区(广州)青少年交流周系列活动,集中展示暑期青少年科普活动成果,增进三地青少年了解与认同。
广州市河长制办公室综合组信息小组组长、广州市河涌监测中心主任周新民表示,此次“广州科普之夏”活动中,市河长办协同推出12条水科普精品研学路线,串联治水展示馆、黑臭水体整治示范点等节点,市民可实地了解先进治水技术、感受水环境改善成果。市河长办将以研学路线为纽带,推动水科普与文旅、教育深度融合,通过丰富互动与科普内容让“游玩学习一体”,同时依托全市每年600多场水科普活动和2000多场巡河护河志愿服务为基础,进一步扩大“共筑清水梦”品牌影响力,让更多人参与到治水护水中来。
“我们将通过‘科普广州’公众号分阶段发布各类科普活动信息,诚邀广大市民、外地游客积极参与,在这个暑期探索科学奥秘,感受科普与文旅融合的独特魅力。”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链接 8大系列科普场景
“乐享研学之旅”整合优质资源开展主题研学,探索市场化推动高品质科普研学和文旅活动发展。
“走进重点实验室”联合开放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、海洋生物标本馆与全国重点实验室等一批重点实验室,让市民游客零距离接触尖端科技。
“探秘高新技术企业”组织参观代表性企业,深化对新质生产力的认知。
“寻访知名高校”带领中小学生感受顶尖学府科研与学术氛围。
“畅游科普场馆”联动特色场馆满足多元科普需求。
“玩转科学课堂”打造精品课程与实践活动。
“科普大篷车进基层”创新“移动科普”模式,将科学送到百姓家门口。
“云游科普嘉年华”实现云端科普全民互动。
众和策略-众和策略官网-配资短线炒股-南京股票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